入冬後,是COVID-19疫情另一波高峰期,對於街頭無家可歸的朋友來說,原已處於相較惡劣衛生環境中,也缺乏穩定的乾淨水源能夠清潔手部與身體,更別說備有足夠口罩等防疫物資保護自己。
服務團隊的政策助理亭君,兩週前向同事提議,各自向身旁的親友募集生活必需的清潔用品,還有整理家裡一些用不到但品質良好的環保餐具,包成禮物,大家一起相約週六下午到公園和火車站發放給需要的街友。
短短的時間內,我們募集到超過100份的日用品,另外還有聖經和香氣四溢的餐包等被分裝成袋。
議員的身份,讓我習慣性地想從政策等大的結構方向探討社會議題、盼能幫助我們生活中最弱小的肢體。而藉著這次與團隊成員們一起在高雄火車站周遭走一趟,再次提醒我們自己在服務工作上要更有切身感和同理心。
一包簡單的生活用品或許對街友的幫助很有限,但是走上街頭、面對面互動真的不一樣,當下真心希望我們手中擁有的溫暖,即刻就能因此讓需要的朋友分得一點。
回到議會、談到政策面,我們還是要一起思考,面對防疫高峰期,高市檢疫能量是否足夠?如何讓長年露宿街頭的街友也一起安全渡過疫期、獲得適切保護?
「美國無家者健康照護協會」 (NHCHC)建議:收容機構內應該宣導改採腳對腳的睡眠姿勢,避免頭對頭近距接觸,並且錯開用餐時間,分散人流以降低風險。但資源相對不足的收容所與無家者NGO組織卻也坦承,更積極的防疫措施終究還是要仰賴政府協助,投入資源以改善街頭衛生條件,例如增設簡便洗手站、洗手乳、移動式廁所等。
最後,要謝謝一起投入的助理們和志工們;小金魚親子共學協會的師生和物資一起投入;⺠眾黨三⺠服務處主任李佳玲的禮物;張馨云女士捐贈的肥皂;彭孝寶女士捐贈的洗髮水;國際基甸會的聖經,還有基督教三⺠恩友中心長期以來對街友的服事。
希望城市裡充滿善意的街頭,是我們今年耶誕最溫暖的家!